山西日報| 增進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省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稿件來源:黨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3-01-17 點擊次數:
本報記者 高建華
高質量發展是為了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促進就業增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集中精力辦好12件民生實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內容引發委員們的關注和熱議。大家一致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的一系列改革部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直接體現,需要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狠抓落實,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質量,讓三晉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建設零工市場,讓就業服務更有溫度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促進就業增收。積極發展公益性零工市場。并將推動公益性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列入2023年民生實事。省政協委員、運城市副市長梁清燕說,積極發展公益性零工市場體現了省委省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真摯情懷,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舉措。
如何做好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工作?公益性零工市場是重要服務平臺之一。
運城市是公益性零工市場全面建設的先行者。2021年,為適應就近務工、非全日制務工和臨時性用工就業服務需求,運城市率先在鹽湖區建設了集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政策咨詢、權益保障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零工市場,受到國務院督查通報表揚。2022年,我省推廣運城經驗,高標準建設零工市場,公益性零工市場實現市級全覆蓋。
針對即將在全省全面推開的縣級零工市場建設工作,梁清燕說,建設過程中要注重零工市場的特質,建議,零工市場要體現公益性,由政府主導,負責場地選擇和供給,財政資金投入建設基礎設施;日常運營管理可選擇可靠的第三方勞務中介,財政給予適當補貼;市場為務工者提供免費的信息服務、工具租賃、技能培訓等服務。
注重服務便利性,零工市場選址要方便務工和用工雙方對接。市場內可低價或成本價為務工者提供臨時休息房間和便餐。
注重功能延伸,零工市場應聯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中介、人力資源產業園等,搭建就業信息平臺,并共享資源,不僅為務工者提供就近、短期零工信息,還要提供長期就業和勞務輸出信息。
注重運營規范,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供需對接流程。注重保障零工權益,市場內專設權益保障窗口,為供需雙方提供法律咨詢,協調做好勞務糾紛化解,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培養公衛人才,讓人民健康更有“醫”靠
健康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國家民族的未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持續深化醫改,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委員們在討論中紛紛表示,我省積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成效持續顯現,新征程上,需要繼續補短板、強基層、建機制,推進健康山西建設,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我省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專業人才培養迫在眉睫。省政協委員、山西醫科大學藥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李云蘭建議:在高校分層次、分梯度培養醫、防、管復合型人才基礎上,擴大基層人事管理自主權,據實定編,偏遠縣實施人才“綠色通道”和“特崗計劃”,“鄉招村用”,穩定鄉村醫生“網底”。疾控和醫療機構實行“一類保障、二類管理”,增加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突發事件應急救治科(如呼吸、感染、重癥)編制,應用型與學術型人才分類管理,頒布具有山西特色“公共衛生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線上線下全鏈條培訓醫護和疾控人員,并實施“人員雙聘、雙流動”,激勵優秀人才扎根基層。
目前我省高校公共衛生類專業每年招生人數不足1000人,僅占醫學類招生人數的4%。省政協委員、太原市衛生學校校長郜宏漪建議,提高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必須從高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抓起,完善公共衛生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類人員繼續教育激勵政策和崗位標準,提升基層衛生系統人員專業能力。改革公共衛生體系人才隊伍管理機制,提高公共衛生人才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使疾控系統能夠招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
過去一年醫改深化,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的成果得到委員們認同。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李亞峰對職工醫保門診慢特病擴大病種范圍、提高待遇標準方面的調整給予肯定,建議應建立醫保政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及時征求來自醫療、醫藥一線需求和建議,定期根據實際進行調整,結合臨床實際和醫療進步動態調整疾病醫保藥品目錄,在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基礎上,支持和鼓勵臨床必需、療效確切的創新藥物和中成藥(非輔助用藥)及時進入醫保目錄,最大程度守護人民群眾健康。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
人口老齡化持續加速,絕大多數城市老年人有“養老不離家”社區居家養老的心愿。省政協委員、民進太原市委會主委張守耀認為,對于能夠自理的健康老年人,居家養老難度不大,如何讓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享幸福晚年,是社區居家養老發展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張守耀建議,首先,要突出頂層設計,制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各地市目標考核內容。其次,完善和豐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持續加強社區養老設施建設,普及公共基礎設施無障礙建設,加快既有社區道路設施、公園等區域的適老化改造;在全省范圍內全面實施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建設項目,為老人配備一鍵呼叫服務,將社區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呼叫上門,持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功能,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基本服務;推行“機構建中心帶站進家庭”社會化養老模式。第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主渠道作用,支持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推廣“互聯網+養老”服務新模式,打造信息化服務平臺,整合資源,實現需求和供給精準對接,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為提升鄉鎮衛生院的服務水平,更好地保障百姓健康,省政協委員、呂梁市工商聯主席楊紅梅建議,在每個縣(市、區)選取2—3家鄉鎮衛生院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病房改造成養老起居室,按“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形式提供養老服務。也可以結合基層公共衛生業務的開展,由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定期上門到老人家里提供體檢、藥物治療等服務。
(來源/山西日報)